台湾2017年6月天气_2017 年一月台湾天气
1.2017年南方的暴雨什么时候结束
2.如何查2017年的天气情况?
3.2017年夏至是什么时候
4.为何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比往年来的更晚些?
5.2017年梅雨季节是几月?2017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6.2017年6月以来哪个省份的洪涝最为严重
2017年南方的暴雨什么时候结束
我们都知道,在最近时期,我国南部地方出现大量降水,多迟出现暴雨的天气,很多地方都受到危害,比如湖南、浙江等地方。那么2017南方降雨会持续多久呢?下面是由我分享的2017年南方的暴雨什么时候结束,希望对你有用。
2017年南方的暴雨什么时候结束
一般情况下,南方暴雨时期都会在每年的六七月份的时候,也就是说,南方暴雨大约会在每年7月中下旬的时候结束。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中国向来是个暴雨多发的国家,每年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有暴雨的出现。每年的4-6月为华南地区暴雨频发时期。
2017年南方暴雨最新报道7月3日起,南方强降雨将减弱,但广西等地局地仍有暴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湖南、广西、贵州等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请公众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注意防范持续强降雨可能导致的中小河流洪水、城乡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
6月以来,我国江南等地接连遭遇6次强降雨过程,频繁的雨水导致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贵州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湖南中部偏多1~2倍。6月22日夜间起至7月2日白天,强降雨带已涵盖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十余省(市、区)。此次降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截至7月2日早晨,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超过200毫米,湖南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广西北部等局地500~800毫米。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湖南、广西、贵州等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湖南长沙橘子洲被洪水穿洲,广西桂林现多处内涝。据水利部门消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部分水文站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湘江长沙站、资水冷水江站等超历史最高水位,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也于7月2日10时4分发布洪水红色预警。
7月3日,因暴雨范围减小,强度减弱,中央气象台于6时解除暴雨蓝色预警,但广西东部和南部沿海、广东大部、云南西部和东南部、四川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仍有大雨或暴雨,广东中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100~120毫米)。5日前后主雨带将北抬,5日至8日,四川盆地、汉水中上游、黄淮、江淮东部以及华北、东北地区大部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
公众需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注意防范持续强降雨可能导致的中小河流洪水、城乡内涝、山洪地质灾害等,并同时警惕雷暴大风等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暴雨有什么危害暴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还有可能危害人民生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暴雨造成的危害都有哪些呢?其危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和涝渍灾害。
1、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发生是由于大雨、暴雨造成的水过多或过于集中引起的。而特大暴雨还会引发山洪暴发、河流泛滥等。洪涝灾害不仅危害农作物、林果业和渔业,而且还能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我国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几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2、涝渍灾害
涝渍灾害包含涝和渍两部分,涝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而渍主要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农作物根系活动层水分过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而形成渍灾。但涝和渍灾害在多数地区是共存的,有时难以截然分开,故而统称为涝渍灾害。渍涝灾害是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加强了嫌气过程,产生有毒物质,从而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预防暴雨的主要措施1、日常生活应多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当得知暴雨来临时,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2、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
3、平日不要将杂物、垃圾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4、得知暴雨到来时,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5、如居住于底层的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6、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洞中或地坑等。 7、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7、在山区居住的群众,要注意防范山洪等发生。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8、种植瓜果蔬菜的农户应在暴雨来临前,对作物进行有效的防护。
9、居住在地势较高、山区上的居民,在特大暴雨来临前,要及时有序的转移至安全区域。
如何查2017年的天气情况?
查以前的天气预报方法如下:
操作设备:华硕电脑。
设备系统:win10。
操作软件:电脑浏览器。
1、首先我们要打开自己的搜索引擎,并搜索“历史天气查询”,如图所示。
2、然后我们在搜索列表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网站并点击进入,如图所示。
3、我们进入网站首页后在地名后输入要查询的地方的名字比如北京,如图所示。
4、接着我们点击日期的图标,使日期进入可选状态,如图所示。
5、我们按照自己想要查询的日期进行选择,比如我们选择2017年12月1日,如图所示。
6、当我们把地名和日期均选择完毕后,我们点击查询按钮,如图所示。
7、这样当天的天气情况就以列表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如图所示。
2017年夏至是什么时候
转眼间我们已经即将要来到了夏至,进入到夏至,天气就真正开始炎热起来了,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区就要开启闷热模式了。夏至由于气温高,人们身体出汗量大,所以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补水,最好是淡盐水,另外还要做好防晒准备。
2017年夏至是什么时候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日。“至”是“极”的意思,夏至也叫“日长至”。过了夏至,太阳的直射点逐渐往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会一天比一天短,夜晚一天比一天长。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我国大陆目前有5个北回归线标志点,分布在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2017年夏至的时间是公历的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农历的五月二十七。
夏至的传统习俗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夏至吃面的习俗。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民间也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不过同是吃面,不同地方仍有不同的吃法。北京一带人们爱吃炸酱面,先炸好酱,然后再把面条煮熟,用凉水过一下,再调上炸好的酱,就可以吃了。有些人家还拌上些黄瓜丝、水萝卜丝、黄豆芽等,味道更佳。而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把面拼为薄饼,烤熟后夹上豆荚、青菜、豆腐和腊肉等,先祭祖,祭完祖再吃,还可以馈赠亲友。
有些地方这一天还时兴称重量。据说在夏至这一天称了体重后,高温酷暑都不怕。现在夏至称重的习俗很少了,不过古时候缺医少药,一旦生病就难以很快痊愈,人们对夏至称重情有独钟。这也寄托了人们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称重时,男女老少一个挨一个排队过秤,还有人报重,场面十分热闹,就像过节一样。称完重,还得吃麦饭或麦粒。麦饭怎么做呢?夏至前一天晚上,妇女就要把新元麦用凉水浸泡,泡上一晚后,元麦就变得圆滚滚的。到中饭时,将元麦与大米掺在一起,再加上一些切碎的新鲜洋葱一起下锅煮,煮开后再用文火炯,炯上一二十分钟就可以了。这种麦饭比较粗,也比较香,因而要慢慢吃。吃麦粒就更简单了,直接将麦子煮熟就可以给小孩吃。
广东很多地方夏至时还流行吃狗肉,那里有句俗话:“夏至狗,没处走。”我国其他地方一般是人冬时吃狗肉,认为可以壮阳、暖身。而他们认为夏至这天吃狗肉也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有句话可以道出他们的观点:“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就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寒风暴雨的侵袭,会少感冒,身体好。
夏至的三候特征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的气候特点1、梅雨季节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2、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3、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由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日变短,黑夜逐日变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3、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夏至之后相关部门需关注雨水对交通、旅游等的不利影响,做好相应防范工作;工作在途中也请谨慎慢行,及时关注路况和天气变化。
夏至吃什么食物好1、蔬菜
首推:苦瓜
备选:番茄、茄子、芹菜、芦笋、莲藕
“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并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除了苦瓜,用凉拌、沙拉的方法来烹饪番茄、茄子、芹菜等,也易于爽口下饭。
2、水果
首选:西瓜
备选:葡萄梨、山楂、苹果、荔枝
西瓜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瓜籽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锌和硒等,将西瓜果肉和瓜籽打成果汁,就可得到一杯生津止渴、清凉解暑的上好饮品。葡萄、梨等水果,含有丰富的水分和钙、钾镁盐,可以润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适。
3、肉类
首选:鸭肉
备选:鲫鱼、鸡肉、鸽肉
鸭肉性偏凉,富含蛋白质,而且由于属水禽,不论煮粥还是煲汤,都可以养胃生津、软化血管,是肉类中不可多得的清凉解暑食物。很多人为了追求清凉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造成蛋白质摄入不足,体质虚弱。实际上,鲫鱼、鸡肉、泥鳅,包括瘦猪肉等,都有清暑热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但羊肉、牛肉、狗肉等热性食品,需适量选用。
4、豆类
首选:绿豆
备选:豆芽、豆腐、豆浆,红豆、黑豆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取绿豆1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汤取液饮用(可加适量白糖调配)。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内。因此,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汤时将绿豆淘净,用大火煮沸,10分钟左右即可,注意不要久煮。这样熬出来的汤,颜色碧绿,比较清澈,有很好的消暑功效。
夏至的食谱推荐金黄翠绿粥
材料:菠菜4两、鳕鱼片半碗、米饭2碗、猪大骨1斤、蛋汁1碗、米酒1汤匙、适量盐及香油。
做法:菠菜汆烫备用;将水与大骨煮1小时,去大骨加饭煮粥,加菠菜、鳕鱼片、蛋汁及调味料。
金针菇解忧汤
材料:金针1碗、山药半斤、猪肉丝半碗、红枣6个、姜3片,适量米酒、太白粉、香菜、盐及香油。
做法:肉丝加米酒、太白粉及盐拌匀,加2000毫升水及红枣炖1小时,加其余食材煮滚调味即可。
莲藕糙米茶
材料:煮熟糙米、薏仁及切丁莲藕各1汤匙,杏仁牛奶400毫升,适量蜂蜜。
做法:将全部材料搅拌均匀,加入蜂蜜调味即可饮用,1天内喝完即可。
夏至养生的注意事项(1)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2)多吃凉性蔬菜: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3)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梨等新鲜果蔬;
(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夏至节气应该如何保重自己的身体了吧,大家在饮食上以及平时的生活起居上尤其是需要注意的,虽然这个时候气温会比较高,但是大家最好是少吃特别冷的食物,这样的话,对肠胃是很不好的。
为何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比往年来的更晚些?
最近看新闻发现浙江地区又登陆了台风,而且有很多沿海城市都已经发布了台风橙色预警。但是细心的小伙伴却发现今年登陆中国的台风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实有证据可循。
首先,2016年7月6号,我国沿海地区发布了海浪警报,到了7月11号第1号超强台风尼伯特登陆我国沿海城市,浙江的南部以及福建的北部沿海海域出现了超大的风浪。那个时期尼伯特的登录受到了很多的关注,还引起了风暴潮蓝色预警。
另外,2017年的1月份,代号为梅花的台风登录我国的海南东南部以及云南的南部,另外受到波及的还有西藏地区,这些地区都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区还出现了暴雨,降水量一般达到了50毫米到90毫米之间。
其次,2019年8月份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台风,而这一次的台风比往年确实来得更晚一些。台风引起了海上出现了巨大的波浪,而且也造成了大面积的狂风和暴雨。这次的台风虽然姗姗来迟,但是来势汹汹,让很多人望而生怯。
其实,台风比往年来的更晚一些,完全是受到了海洋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季节的影响,才会比往年来的晚一些。但是由于水汽和海水被加温的程度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可控的情况。而我们的监测设备也只能监测台风来临时的强弱程度,无法影响台风的来临时间。
2017年梅雨季节是几月?2017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梅雨季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叫法,一般梅雨季节期间,南方惠持续降水,天气潮湿。那么,2017年梅雨季节是几月?2017年梅雨季节是什么时候?
2017年梅雨季节是几月
气象上的入梅,一般是将初夏季节连续出现6-7天以上阴雨天气、且日平均气温达到22度以上的第一天为入梅日,连阴雨结束之日称为出梅日。
日历上的所谓“入梅”时间是相对固定的,是根据“干支
记日法”来推算的,它是把“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为“出梅”。“入梅”的时间总是分布在6月6日至6月15日之间,“出梅”的时间在7月8日至7月19日之间。
梅雨季节早期现象
出现时期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如1954年梅雨季节异常持久,长达两个多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涝年;而1958年梅雨期只有两三天,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年。
梅雨季节饮食须知
由于梅雨季节湿热的天气有利于霉菌、细菌的繁殖生长,食物容易发霉变质,人吃了变质食物,会引起腹泻、呕吐甚至食物中毒。因此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
梅雨季节要注意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感染,隔夜餐须回锅加热,冰箱里的食物不能存放太久,不要随便在小摊上吃东西。得了急性胃肠道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旅途中如感到进食后肠胃不适或食物不太新鲜,可适当喝一些蔬菜汤或白开水,也可服用少量抗生素,如黄连素片,起到预防作用。水果须洗净、消毒,对于杨梅、桃子等时令鲜果要适量取食,不能暴食,尽量少吃或不吃冷冻物品。在梅雨阴雨天可以多吃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本身有肠胃功能不良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多吃些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如粥、青菜和豆制品,尽量避免难于消化的生冷食物、肉食和油腻食物。益气健脾、消暑化湿的药食两用食物有许多,如山药、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等,我们可以适当吃用。
2017年6月以来哪个省份的洪涝最为严重
记者从国家防总获悉,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其特点:一是雨区覆盖范围广。
降雨区域覆盖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广西等15个省(区、市),大于100毫米、50毫米的雨区面积分别达29和69万平方公里。
二是过程累计雨量大。
安徽中南部、湖北东部、江苏南部超过200毫米;最大累计点雨量安徽六安前畈480毫米、湖北黄冈张家畈460毫米,最大日雨量湖北黄冈岐亭325毫米,安徽金寨泗洲河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三是中小河流洪水涨势猛。
受强降雨影响,湖北、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省有91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28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安徽西河、永安河、丰乐河、二郎河,湖北举水5条河流发生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
受前期高水位叠加影响,长江、淮河和太湖水位快速上涨, 7月1,长江出现今年第1号洪水,三峡入库洪峰流量超过50000立方米每秒;3日3时,长江下游干流大通站水位超警,长江第2号洪水形成。
7月3日8 时,太湖水位涨至4.61米,高于警戒水位0.81米;江苏无锡、坊前等11站超历史,其中大运河苏州站2日10时最高水位超保0.60米,列1977以来第一位。
四是部分地区洪灾重。
此次强降雨共造成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7省(市)163个县68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4人、失踪8人,倒塌房屋0.9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71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91亿元。
湖北武汉新洲黄陂多处民圩溃口,安徽省中小河流堤防、病险和小型水库、一般圩堤发生各类险情374处。
针对这次强降雨过程,国家防总、流域防总和有关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一是加密会商部署和督查。
国家防总加密会商研判,先后发出7个紧急通知,提前做出防御部署,对强降雨防范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安排,对14省(区、市)省、市、县三级防办和3个流域机构防办,共67个单位进行防汛值班抽查。
二是靠前指挥加强指导。
灾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抗灾一线,靠前指挥。
国家防总提前派出4个工作组,在强降雨前分赴湖南、江苏、浙江和水阳江流域协助开展防汛抗洪工作;根据雨情水情变化,及时向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加派8个工作组、专家组。
湖北省派出22个工作组、安徽省派出5个工作组,赴各地指导防汛工作。
三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6月30日14时,国家防总将防汛应急响应从Ⅳ级提升至 Ⅲ级,太湖防总启动Ⅱ级响应,长江防总启动Ⅲ级响应,淮河防总启动Ⅳ级响应,共同应对流域汛情。
湖北、湖南、安徽、江苏、贵州4省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重庆、河南两省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全力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四是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控泄洪水,提前腾库迎洪,科学调度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水库提前预泄22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按照30000立方米每秒的出库流量,有效控制长江今年1号洪水,最大削峰率40%,降低下游水位1.5-2 米。
6月19日入梅以来,太湖防总通过调度太浦闸和望亭水利枢纽排泄太湖洪水6.82亿立方米,江苏、浙江两省利用长江和杭州湾口门抢排河网涝水 16.77亿立方米,有效减缓了河湖水位的上涨。
安徽省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分蓄洪水2.3亿立方米,减轻了巢湖防洪压力;通过淮南磨子潭、梅山、响洪甸等水库拦蓄洪水,削峰率分别达87%、91%和87%。
湖北省防指调度水库调泄洪水6亿立方米。
五是抓好险情抢护。
各地加强巡查值守和险情抢护,迅速启动军地协同机制,科学处置溃口、决堤、脱坡、崩岸、渗流和管涌等各类险情。
安徽省组织动员4万名干部群众巡堤查险,累计处置险情374处,抢排涝水17.7亿立方米;湖北省各地抢排涝水,各类泵站合计排水11.8亿立方米。
武汉市5600多名干部群众、武警和民兵预备役全力抢护,有效控制了多处民圩溃口险情。
六是提前预警转移。
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六省(市)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共紧急转移 15.8万人,避免和减少了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人员伤亡。
安徽省提前转移东大圩蓄洪区1002名群众,无一人伤亡;湖北省多处民圩溃口,9000 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
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942千公顷,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倒塌房屋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分别偏少6%、33%、47%、76%,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1%。
预计今年主汛期全国降水总体偏多,主要多雨区位于江南、江淮、黄淮、西南、东北等地,长江、松花江、淮河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性较高,登陆台风个数偏少,但强度偏强,可能有强台风登陆我国并深入内陆。
未来10天,还将有2次强降雨过程,其中2~4日,长江中下游沿江及西南东部、江淮、黄淮南部、华南西部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5~9日,主要降雨区逐步北抬至江淮北部、黄淮中南部、西南东部等地,雨量一般为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
3日8 时,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较常年首个台风生成时间偏晚约110天),并向我国东部沿海靠近。
受其影响,7~8日,福建北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沿海将出现较强降雨和大风天气过程。
受近日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莲花塘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3~5日将全线超警;太湖水位3日将超过保证水位4.65米,并继续缓涨;淮河上中游干流近日可能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
防汛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防汛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
下一步,国家防总将从最不利情况出发,从降雨和洪水的最恶劣组合着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做好各项防御工作,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的发展变化,滚动分析预报,强化会商研判和应急值守,科学精细调度防洪工程,做好堤防、水库及穿堤涵闸、泵站等建筑物的隐患排查,发现险情及时抢险处置。
根据流域当前水情汛情以及可能发生的强降雨过程,不断完善防御洪水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运行计划,留足防洪库容,全力做好应对流域超标准洪水的准备;提前部署抢险队伍,备足抢险物料。
各流域防总和各地防指要进一步密切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流域防总的综合协调、指挥决策作用,要着力做好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涝等重点工作,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要加强与 *** 、武警部队的沟通联系,军地联动、军民联防,合力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内容(中国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