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个地方的春节习俗

2.以攀枝花特产为题写作文

3.淄博热门旅游景点攻略?

4.西湖什么景色

5.月底要去厦门旅游,那天气怎么样,有哪些好吃好玩的

6.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7.描写天气的成语

8.南京气象学院的历史沿革

各个地方的春节习俗

一九八零年冬天天气如何_八十年代冬天温度

我国各地的春节习俗有: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提高。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关于除夕的由来有一种传说,目的是赶凶恶的怪兽叫夕。这天夜里,“夕”闯进村庄,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于是以后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吃年糕和包饺子。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二是礼节性的拜访。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四是串门式的拜访。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

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回答

以攀枝花特产为题写作文

1. 以书信格式介绍攀枝花市特产和景色的作文有那些

攀枝花市我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每当春姑娘给大地批上新装的时候,一株株火红的攀枝花已经开满枝头;

颜色多样的三角梅和一丛丛金黄的迎春花也来凑趣;那粉得似霞的桃花。洁白的李花、梨花和淡**的芒果花,鲜红

的石榴花也竞相开放。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里有宽阔的街道,高耸入云的建筑群体,还要许多景色宜人的公园,其中最美丽的是竹湖园。宽阔的人工湖碧

波荡漾,色彩缤纷的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柔软的柳枝随风摇曳,一丛丛翠竹郁郁葱葱,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攀枝花还是一座阳光之城,当北方天寒地冻的时候,这里依旧风和日丽,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从远方来这里过冬的游人络绎不绝,大家敞开心扉尽情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感到十分惬意。

我的家乡的水果可多啦!红格出产的广柑酸甜可口,酥梨甘甜似蜜;米易出产的樱桃果肉饱满,甘蔗香脆多汁;大龙潭的芒果清香诱人;仁和中坝出产的草莓美味多汁;大田出产的石榴籽大味甜……真是种类繁多呀

2. 以攀枝花我的家写一篇作文四百字450

我的家乡叫攀枝花,它位于四川的西南方,它还是唯一一座以花为名的城市。

我的家乡的风景十分迷人,先从四季说吧,春天,虽然天气很热,可是攀枝花的春天来的早,这个季节还会开一种花,叫攀枝花,它能开好几个月,到六七月时也没有全部枯萎。夏天,是攀枝花最热的时候,这时,烈日炎炎,这时的风景也很美,树叶十分茂密,像一把绿色的大伞,这时的花也争芳吐艳,十分漂亮。

秋天,落叶纷纷,到树林,满地都是落叶,好像是在地上铺了一条金黄的地毯。这时的水果也很多,葡萄有白、红、绿等等颜色,其它水果的颜色也十分鲜艳。

冬天,虽然不下雪,天气还是比其它三个季节凉快,最让人吃惊的是,有一些攀枝花还没有枯萎!我再来描写一下风雨时的特点吧!刮风时,其它地区都是没有声音的,可我的家乡比较特别,刮风都有声音的。下雨时,远处的山上云雾环绕,犹如仙境。

我家乡的水果也很多,我最喜欢吃的水果要数西瓜、芒果、桃子,我来介绍一下它们。西瓜又大又圆,它的皮色是绿色的,它里面的果肉颜色就要看品种了,我见过的有两种:一种的果肉是红色的,一种的果网是**的,西瓜的味道是甜滋滋的,十分好吃。

我再来介绍一下芒果,它的形状是TUO圆形的,颜色是**的,它里面的果肉是**的,吃起来味道真是太甜了。最后,我再介绍一下桃子,它顶上是尖的,底下是圆的,桃子的颜色是上面粉红下面白。

我的家乡矿产十分丰富,这都是攀钢集团的叔叔阿姨们的辛苦换来的。我要感谢他们,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我希望我家乡的未来有飞天太阳能汽车,能发明比更厉害的武器,我的家乡能和北京一样成为不夜城,更希望的是,攀枝花能和北京比美,科技能和上海比。 我真爱我的家乡。

3. 我的家乡攀枝花的作文 500字

我的家乡是攀枝花,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早,春节过后,天气渐渐暖和,春天的脚步近了。

你看,一棵棵攀枝花开得正艳,一片火红,远远望去,像一支支擎着的火炬。校园两旁的黄角树已抽出了新芽,尖尖的、长长的,像一个个翠绿的小青椒。

小草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趁着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悄悄的破土而出,嫩嫩的,那丝绿意让人从心里怜惜。一阵春风吹来,它们跳起了迎接春姑娘的舞蹈,也在打量着人间的春景。

“春雨贵如油”。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如牛毛般的细雨飘飘扬扬,如烟如雾。

雨中随处可见撑着雨伞的人们,不时还有调皮的孩子钻出雨伞,伸出小舌头,408757305尝尝雨的滋味。雨滴落在花儿上,花儿舒心地笑了;落在田地里,农民伯伯笑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充满了希望,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春天,漫步在大田的果园里,放眼望去,只见石榴树发出了嫩红的新芽,像精雕细刻的红宝石。梨树、杏树、芒果树、桃树┈┈┈都开出了花,看到这些花,我仿佛看到了丰收的情景。

春天,放眼务本的桃林,桃花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无论你看那儿,满眼总是一片粉红,让你感觉是走进了一个粉红的世界。有的已经挂上了小毛桃,毛绒绒的,春风吹来,轻轻的摇摆,好像在向你问好呢。

地上薄薄的一层花瓣,飘来阵阵清香,我不禁陶醉了。天气暖和了,城里、乡下的人多了,扶老携幼,呼吸春的气息。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笑着、跑着、嬉闹着。树林变得翠绿了,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歌声直充冲云霄。

这就是我们攀枝花的春天,它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它的美丽,我的拙笔不能一一描绘,若是你要真正了解它,欢迎你到攀枝花。

4. 攀枝花的特产

石眼,我国制砚史上有”七珍八宝”之说,即在砚上有七个石眼的为珍品,八个眼的为瑰宝,而攀枝花在却砚上石限最多的有200多个,最大的石眼直径在四公分以上,真可谓宝中之宝。苴却砚石眼,千姿百态.或青如碧玉,或红似金瞳,或白如月牙。其形圆如龙眼、鸲鹤眼,长似乌鸦、丹凤。精巧的石眼,既是美和雅的装饰,又给人以丰富的遐想,韵味无穷。

2

米易中华绿

米易中华绿”花岗石产于攀枝花市米易县,它是花岗石“大家族”中的佼佼者。1987年它参加意大利克拉拉世界石材展览会,受到与会各国专家、厂商青睐,赞美其朴实中寓华贵,晶莹中见高雅,从此闻名于世。“中华绿”(GM01——05),在岩石里呈深灰至灰黑色,磨成镜面,是墨绿色。其色翠绿欲滴,顿起清凉、幽雅、静 谧的氛围。“中华绿”光彩照人,用其翡翠般的气质,为北京亚运村、广交大厦、上海大楼、沈阳酒家、锦

3

米易兰

米易兰沿袭中国兰族神形气质,终年常绿,四季飘香,高雅素洁,姿态端秀。其色、香、姿、韵,独具特点,可赏、可吟、可食、可疗、可开发,堪谓攀西一绝。

4

金江啤酒

攀枝花市啤酒厂是轻工部定点生产啤酒的中型企业。于一九七五年筹建,一九八零年投产,是四川省建成的第二家啤酒厂,年产啤酒设计能力在三万吨以上。

5

金江锦橙

金江锦检果呈椭圆,形似鹅蛋,因而本地人亦称其为“鹅蛋柑”。

6

美味雅江鱼

据餐厅名厨介绍,江鱼头小身大,肉质细嫩,富含磷、钙、铁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江鱼烹调,剖肚掏腮洗净后.和料酒油酥去腥味,即可烹制出洋洋十七八个花样。本地吃法又以泡菜鱼为最鲜:将鱼与青叶泡菜煮于清水中,取平红辣椒数朵埋于灶孔滚滚的灶灰里,焐脆后手捏至碎,置小碟内,加盐,加味精,待色煮熟后,烧土锅中原汤,鱼块沾着吃,鱼杨大口喝,原汁原味,甘醇爽口,独具山野之风味。

7

攀西茯苓大如斗

茯苓性味甘平,入心、肺、脾、肾,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之效。

8

米易贡米

贡米,在攀枝花亦称御膳米、有色米,这是因为米易的贡米形具五色,故而名之,是历代专供皇宫用米中的佼佼者。

浑浆豆花

盐边的箐河浑浆豆花,远近驰名。到箐河乡观瀑布游仙人洞的游人,凡品尝过“浑浆豆花”的无不赞赏。

10

米易雪梨

米易种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米易的梨大多是山野中自生自长的又酸又涩的火把梨、水扁梨、称砣梨,品质差、产量低。

11

动物人参爬沙虫

爬沙虫性温味甘,补气补肾,首具滋补强壮、抑虚缩尿固本之功,堪称药膳佳品。如用于筵宾,亦美馔佳肴。加工、烹任方法:将其用沸水先烫,使其体僵蛋白凝固,洗净,会头尾而除直肠,剥皮(成纯净 *** 参肉),或不剥皮(其皮可入药),拌豆粉、蛋浆,油炸即成,香酥可口。也有将纯净 *** 参肉和蛋蒸熟入宴,亦味美计鲜。以其常佐便餐,对老人体虚小儿夜尿诸症,更奏奇效。

5. 求一篇关于攀枝花水果的说明文,500字左右,

我的家乡在攀枝花,我爱家乡的芒果.每年春天一到,那粗壮的芒果树上长着茂密的叶子,里面点缀着数不清的小白花.小白花凋谢后,一棵棵芒果树上挂满了像翡翠一样的小芒果.慢慢地,慢慢地,到了初夏,小芒果变成了大芒果,那碧绿的颜色变成了淡**到盛夏时节,树上的芒果有的变成深**,有的变成了浅红色.看到那满树熟透了的芒果,我心里美滋滋的.芒果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鹅卵石,有的像弯弯的小船,有的像象牙、有的像牛角、还有的像少数民族的乐器——“埙”.童年的梦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的梦是一道七色的路,童年的梦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的梦是一个美妙的世界.芒果不但形状和颜色好,而且味道十分鲜美,营养也很丰富.芒果含有许多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纤维含量特别高.对人体的消化帮助可大了.听大人们说,芒果是营养最丰富的水果之一.芒果虽然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但不是人人都适宜,个别人吃了芒果会过敏的.记得有一次,邻居刘阿姨吃了芒果,满脸红肿,满嘴是泡.因此,吃芒果过敏的人,不能吃它.芒果虽然好吃,但与香蕉、桔子相比,吃起来就不太方便了.传统的吃法是:先去皮,再切成小块在盘里,用勺子或牙签吃.但是芒果的肉软,又打滑,含的纤维和水份特别多,不易切成小块,所以,许多人想吃却不愿削.每年芒果成熟的季节,芒果便成了我家主要水果之一.为了吃起来方便,我们经过多次实验,找到了一种简便的食用方法.先沿着芒果的中线切成两瓣,去掉核;接着在每一瓣的剖面上纵横切许多刀,使它成为一块块小方块,但必须注意不能将芒果皮切穿;然后两手一掰芒果肉就成了一个个小立方体;最后用牙签叉着吃,既雅观又方便中 国 教育文摘 我爱家乡的芒果,更爱种芒果的人.。

6. 以攀枝花我的家写一篇作文四百字450

清早,我推开窗户,又看见门外那颗高大挺直的攀枝花树,像一个军人站在那里,攀枝花作文450字.攀枝花树又称“英雄树”,也叫“木棉树”. 每到春天,木棉树的枝干上开满了红色的花、树干是黑褐色的,树枝向四面八方展开,看上去非常精神抖擞,花朵有碗那么大,开得无所顾及.我仔细观察,发现花瓣有五片,有序而紧贴着向左或向右排列,像风车的叶片.一朵朵的木棉花似一簇簇不灭的火焰燃烧在枝头,又像褪散不去的火烧云,把春天的家乡装扮得光彩夺目,小学四年级作文《攀枝花作文450字》. 我走在幽静的小路上,春风拂过我的脸颊.我看着看着入了迷,仿佛自己也是一朵攀枝花,穿着红色的衣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不光是我一朵,满树的攀枝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小草从地里钻出来,告诉我泥土的芬芳;小青蛙从草丛中跳出来,告诉我清早在荷叶上唱歌的快乐…… 过了好一会儿,妈妈叫我,我才发现我不是攀枝花,我是在看攀枝花. 肖崴允 五十一公里小学 指导老师:刘志君。

淄博热门旅游景点攻略?

这个我知道!我在淄博工作生活了三年,对这里非常了解。现在我把淄博十大必去景点的资料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们~

1、周村古商城

简介

周村古商城坐落于周村城区西部,为古老的商业中心所在地,2001年被列为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周村古商城内街区纵横,店铺林立,建筑风格迥异,被中国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的专家誉为“中国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古商城南有山东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及魁星阁庙宇,北有明教寺、千佛阁、汇龙桥,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汇所在。

古商城的主要街道又叫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约公元 1410 年),明崇祯九年(公元 1636 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400米。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周村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电话

0533-6430009;0533-6436166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门票

通票:成人票50人民币/学生票25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民俗展馆:成人票10人民币/学生票5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状元府:成人票20人民币/学生票1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票号展馆:成人票10人民币/学生票5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大染坊:成人票20人民币/学生票1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咔咔魔相馆:成人票10人民币/学生票5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08:30-17:00;停止入场时间:16:00 (01月0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大街296号

2、大染坊

简介

大染坊位于银子市街90号,是创办于清道光年间的东来生绸布庄的旧址,其经营模式与电视剧《大染坊》类似,业务主要是将收购来的丝绸、坯布进行整理染色加工,然后批发出去。清光绪年间,资金达三万两白银,先后到济南、天津、北京等地开设分号。

用时参考

1小时以下

交通

乘坐34路可到达。

门票

20元

开放时间

全天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银子市街90号

3、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简介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山东省十佳森林公园,它分为凤凰山、禹王山、望鲁山、薛家顶、夹谷台五大景区,面积1702公顷,涵括120多个山峰。她以丰富的植被,古老、奇异、名贵的树种,秀丽的山光水色,古朴、浑厚、凝重的庙宇和悠久美丽的历史传说以及森林深处的少数民族风情歌舞吸引着无数前来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

电话

0533-4187724

用时参考

3小时以上

交通

乘1路公共汽车到博山车站,转乘11路到原山国家森林公园。

门票

普通票:成人票35人民币 (04月22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颜山公园路4号

4、淄博市博物馆

简介

淄博市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4月2日,隶属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性博物馆,主要职能是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现有馆藏文物25221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0件(套),国家二级文物99件(套),国家三级文物540件(套)。馆藏文物中以西汉齐王墓和战国商王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最具代表性,数十件文物精品被国家、省文物管理机构选调到国内外展出。

淄博市博物馆现馆舍199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42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其中展览大楼9300平方米,文物库房1500平方米,办公大楼2200平方米。

淄博市博物馆自2008年起实行免费开放,是宣传淄博的重要窗口,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淄博市博物馆充分挖掘和发挥馆藏文物优势,现有基本陈列“馆藏文物精品展”“西汉齐王墓陪葬坑陈列”“古代淄博陈列”“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侯杨砚专题陈列展”,常年对外开放,每年还引进举办近二十个高档次文化艺术展览,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淄博市博物馆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未成年人学习实践基地和理论宣教研究基地,功能齐全、内容丰富、服务优质,目前已形成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展陈体系。随着展陈内容的不断丰富,吸引了众多观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

电话

0533-2152253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公交路线:乘坐7路、222路、223路、96路、138路、12路、126路到淄博市博物馆站。

门票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09:00-17:00;停止入场时间:16: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二-周日)

tips:

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商场西街153号

5、潭溪山旅游区

简介

潭溪山不仅山色秀美,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据史载,明昭阳太子曾在此避难读书,昭阳洞由此得名。唐赛儿曾在此屯兵起义,并留有点将台、三教祠、古碑、古庙等历史遗迹。

电话

0533-5036666

用时参考

1天

门票

景区门票:成人票80人民币/半价票4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1.2米(含)以上儿童/学生凭学生证学生卡等、60周岁(含)-70岁(不含)持证老年人、残疾人(持有效证件)

免票:1.2米(不含)以下儿童;70周岁(含)以上老人;现役军人、军残证、消防官兵、带队导游(需提供有效证件)

项目门票:高空玻璃桥100人民币/空中玻璃漂流100人民币/千米速滑道30人民币/单程观光车3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08:00-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

6、鲁山国家森林公园

简介

鲁山是山东四大高山之一,位于山东的中心,是淄、汶、弥、沂四河的发源地,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为鲁中最高峰。鲁山森林公园位于主峰的核心部位,总面积42平方公里,园区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森林茂密,是典型的山岳风景区。

交通

自驾车线路

博山(淄博):博山→山头→八陡→南庄→崮山→源泉→小峰口→鲁山

淄博:淄博(滨博高速)→博山转鲁山

济南:济南(济青高速)→淄博(滨博高速)→博山转鲁山

济南经十路→王村→岭子→磁村→博山转鲁山

青岛:青岛(济青高速)→淄博(滨博高速)→博山转鲁山

威海:威海(烟台同(州)三(亚)高速)→潍莱高速→济青高速→淄博(滨博高速)→博山转鲁山

烟台:同威海

潍坊:潍坊→青州→临朐→三岔→池上→小峰口→鲁山

东营:东营→东青高速→济青高速→淄博(滨博高速)→博山转鲁山德州:德州→京沪高速→济青高速→淄博(滨博高速)→博山转鲁山

聊城:聊城→济南(济青高速)→淄博(滨博高速)→博山转鲁山

泰安:泰安(泰莱高速)→莱芜(博莱高速)→博山转鲁山

菏泽:菏泽→日东高速→京福高速→泰安(泰莱高速)→莱芜(博莱高速)→博山转鲁山

济宁:同菏泽

枣庄:枣庄→京福高速→泰安(泰莱高速)→莱芜(博莱高速)→博山转鲁山

临沂:临沂→京沪高速→莱新高速→莱芜(博莱高速)→博山转鲁山

景区附近交叉路段:

(自驾车);

旅游专线车(淄博—鲁山)早7:00从淄博市博物馆西门发车,下午4:00返程。每逢节假日、双休日发车,团体不受时间限制。

自乘公交车车路线博山乘13路公共汽车至小峰口站下车转乘登山旅游车。

电话

0533-4860001

用时参考

1-3小时

门票

门票40人民币

开放时间

08:00-15:30;停止入场时间:15:30 (1月1日-10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

7、周村烧饼博物馆

简介

周村烧饼博物馆位于大街南段东侧,门口红灯高挂金字牌匾鲜亮,门侧还挂有“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牌。走进周村博物馆的大门,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建筑、透着厚重感的旧照片、保留下来的石碾等。

展示在大厅的《烧饼赋》,洋洋几千字,详述了周村烧饼的特点、声誉以及百年传承、发扬光大的历程。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乘34路终点站下车。

门票

具体详情请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

09:00-20: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周村古商业街大街48号

8、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

简介

中国古车博物馆坐落在后李文化遗址上,是当代中国首家最系统、最完整、以车马遗址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博物馆。该馆内容集中国古车研究成果之大成,充分展示了中国车乘的悠久历史和造车技术在世界车辆发展史上的领先地位。

门票

普通票:成人票3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二-周日)

免票:1.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

2.离休干部、现役军人(含军队离退休干部)、残疾人凭有效证件;

3.未满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持有效证件

tips:

大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团体票价根据相关协议执行。

开放时间

08:30-17:00;停止售票时间:16:30;停止入场时间:16:3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二-周日)

tips:

周一闭馆(国家固定节假日除外)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后李村

9、蒲松龄纪念馆

简介

蒲松龄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是为纪念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而设立的文化名人纪念馆。

蒲松龄纪念馆是在蒲松龄故居基础上于一九八零年建立的。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陈列体系完备、展览内容丰富,是淄博市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十多万人次,先后获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青年文明号、市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青年文明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电话

0533-5810168

用时参考

1-3小时

交通

公共交通: 淄博站--淄川站换乘23路淄川--蒲松龄纪念馆

开放时间

09:00-17:00;停止售票时间:16:30 (01月0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村71号

10、聊斋城

简介

聊斋城是淄川蒲家庄投资兴建的。是以园林为表现形式,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式的大型名园景区,它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这里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故里,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蒲翁后人为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要求,组建了淄博聊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他们以弘扬蒲文化为己任,不断加大聊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已初具规模。

交通:出租车淄博出租车起步价为6元/3公里,超出部分每公里加1.7元。夜间行车,起步费加1元。公交车淄博公交系统发达,城市虽然不大,有公交线路20条左右,通往市内和周边地区,比较方便。淄博公交车大致可分为三种:淄博市内各区直达车、普通公交车、旅游专线车。普通公交车淄博公交车线路众多,多数公交车运营时间为早晨六点到晚上九点,无人售票,票价1元。对游客来说,比较实用的线路有222路,到达淄博市的商业银行、淄博商厦、华夏商厦、小商品街和中国陶瓷馆;11路公交车,到达淄博火车站、兴隆商尝人民商尝百货大厦等地。旅游专线车6路公交车,除了担任张店区到临淄区的区间直达车,也是淄博市的唯一一条旅游专线车,主要到达山钼宾馆、植物园、中国陶瓷馆、市中心医院、淄博饭店、公交宾馆、张店儿童乐园、玉黛湖风景区等地,游客可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乘坐。

电话

0533-5826666

门票

普通票:8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开放时间

08:00-17:0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6: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景点位置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西湖什么景色

古人有云 西湖有十景

十景之一:断桥残雪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

今日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年前曾经大修,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

十景之二:平湖秋月

位于西湖白堤西端。唐时此建望湖亭。清代在亭旧址修建御书楼,楼前筑有围栏平台。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题名“平湖秋月”。一九五九年,将原有三百六十多平方米的景境,扩大到一千六百平方米。拆除哈同花园围墙,并扩建和改造了八角亭、“湖天观其详一碧”楼和四面厅,呈现新颖别致的园景。在湖石假山间,增植红枫、石榴、丹桂、紫薇等花木,掩映着亭、楼、厅、榭,极富诗情画意。宋王洧《平湖秋月》诗云:“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十景之三: 柳浪闻莺

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俗称回回坟。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浣纱,称“浣纱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解放后,将一隅之地,建成占地十七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三面云山一面水的观景佳地,令人心旷神怡。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并植有日本樱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

十景之四:双峰插云

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其“双峰插云”御碑亭景点,在洪春桥畔。南高峰海拔二百五十六点九米,北高峰海拔三百五十五米。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当群山云雾迷漫时,两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故名“两峰插云”。清康熙皇帝观其详游此,改为“双峰插云”。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彩云、白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西湖志》描述道:“每春秋佳日,凭栏四望,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着,祥云,随风卷舒,日光遥映,常观五色”引人入胜。

十景之五:苏堤春晓

位于西湖西侧。北宋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发动民工开浚西湖,除葑草,挖淤泥,化工20万,筑成了一条从南山到北山横贯湖面长堤,人称苏堤。在长达2.8公里的堤上,建有六座石拱桥,名曰: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堤成观其详通行,苏氏无比喜悦,作诗云:“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如今已成为柏油路面,设有长被靠椅,宽阔的草坪上,栽有杨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苏堤风光旖旎,晴、雨、阴、雪各有情趣,四时美景也不同,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明人李攀龙诗曰“桃红柳绿竞春天,澹点烟波倚岸妍。画舫停桡观翠袖,长堤勒马踏晴烟。花朝曾问西冷浪,谷雨重登锦坞巅。纵目楼台穷眺望,万山争列酒杯前。”

十景之六: 三潭印月

位于西湖三岛之一的“小瀛洲”附近。北宋苏东坡组织民工疏浚西湖时,挖湖泥堆积成岛基。防止西湖再度淤积,立三座瓶形石塔为观察标志,名为“三潭”。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解放后进行了扩建和改建,现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亭亭亭、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及九狮石等景。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十景之七: 花港观鱼

位于西湖苏堤南侧。花家山有一小溪经此注入西湖,称花港。南宋内侍官卢允升在山下建花园,名“卢园”。园内种花养鱼尤为著名,固有“花港观鱼”之美称。园日久已废,至清重新凿池养鱼,建园筑亭,康熙皇帝题“花港观鱼”;勒石立碑于湖畔。解放后,在仅有的一池、一亭、一碑和三亩地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整修,占地面积三百多亩,成为西湖风景区内最大的一级公园。分红鱼池、牡丹园、丛林、草坪和花港等景区。以鱼和花景观为最,池内蓄养数千条红鲫鱼,或潜或跳,游人投饵,群鱼争食,有声有色,赏心悦目;从池边曲径走去,便是花的世界,仅牡丹有四百多株名贵品种,有“酒醉杨妃”、“娇容三变”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别有情趣。

十景之八: 南屏晚钟

位于西湖之南,南屏山北麓。宋吴越王钱叔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称“永明禅院”。地处怪石参嵯,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间。南宋时改名“净慈禅寺。”清康熙南巡时,以天将破晓,“夜气方清,万簌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之由,改称“南屏晚钟”、寺前原有一大钟,声音宏亮,每到傍晚,钟声在暮霭中抑场回荡,山谷共鸣,传声独远,形成“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因此仍称“南屏晚钟”。净慈寺自宋至清代,几经兴废,原钟早不存在。从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八四年,进行两次大整修,寺宇焕然一新,新铸铜钟重达一万寺千公斤。悠扬的钟声重新回荡,使人们想到明人聂大年的《南屏晚钟》诗:“柳昏花暝暮云在,隐隐初传一两声。禅榻屡惊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

十景之九: 雷峰夕照

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吴越王钱叔因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由财力不济,拟改七层,浚工时只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建筑雄伟壮观,观其详为藏经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每当夕阳西照,塔影横空,亭台金碧,故得“雷峰夕照”之名。至明嘉靖年间,塔外部楼廊被倭寇烧毁。塔基砖被迷信者盗窃,致使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倾圮。雷峰塔与白娘子的故事,流传深广。政府批准复建。将重现雷峰塔与保叔塔隔湖对峙的景观,再传明人“保叔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之喻。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十景之十:曲院风荷

位于西湖西侧,岳飞庙前面。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一九八零年起,从原有的“曲院风荷”,沿岳湖延伸到西山路卧龙桥畔的郭庄,扩建成更加富丽多彩的“曲院风荷”新景区,占地面积达四百二十六亩。分素园、风园、曲院、岳湖、密林、郭庄古园等六个景区。傍水建有古朴典雅的廊、轩、亭、阁,与绿云、荷香相映成趣。尤以三十八亩的荷田令人瞩目,植有红、莲白莲、洒金莲、锦莲边、并蒂莲等各种荷花。园内现辟有“西湖密林度假村”建有幢幢架空的桦木小屋、木板平房,以及吊床、营帐和炊具可租用,野营野餐野趣,其乐无穷

月底要去厦门旅游,那天气怎么样,有哪些好吃好玩的

我是厦门人,希望提供的信息对你有用。

吃饭的话,有一些地方是必须去的。

中山路上有一摊卖叶式麻糍的,逛街时留点心会见到,可以买俩尝尝,口味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绝对有特色;同样中山路上有黄则和花生汤店,花生汤一定要喝的;另外,旅游团可能只带你去中山路的步行街,其实中山路西段虽不是步行街,不过也有不少东西,有一家小吃名字很有意思,叫一九八零,里面的沙茶面一定得尝尝,可能是厦门最好吃的沙茶面了。

如果你喜欢探险,与中山路平行,其南面有条小巷(太久没去名称忘了),有一家吴再添,里面的油葱稞是正宗的厦门小吃,别具风味。

另外,有一种东西相信你没听过,叫土笋冻。最好吃的地方挺偏僻的,不过很多厦门人都知道。位于中山公园西门对面的那条街上。挺小的一家店,不过生意相当好。

你一定回去鼓浪屿,上面的素饼是值得你带回去给亲朋好友的。

晚上到海边嘛,是个相当不错的安排。首先,厦门大学后门那里的白城海滩,在那里吹吹海风绝对是一种享受。当然,现在五缘湾那边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在那里有海边的大排档,相信吹着海风欣赏海上生明月,品尝美食是一件乐事。另外在中山路尽头看鼓浪屿的风景也是不错。环岛路应该是旅游团的景点之一,就不多说了。

以上所说的地方都是免费的,当然买东西除外。

厦门是个精致的地方,鼓浪屿自不用说,厦大附近那一带有很多地方你走着走着会发现很多意外的美妙。厦大附近南山路上有国际青年旅社,另一段有个叫“黑糖”的咖啡店,是一位台湾人开的,在天台之上,很有情调。当然,鼓浪屿上有很多有情调的咖啡店,可以去看看。有一家叫“日舞”的咖啡店,在鼓浪屿上,据说是“黑糖”的姐妹店,可惜我还没找到过。如若找到也请帮忙告知。

天气的话最好咨询旅行社,注意厦门的台风。当然,台风到来的时候也是另一番风景,只不过会耽误飞机的行程。

PS.如果想去植物园,它在早上7点前和晚上7点后是免费的。鼓浪屿入岛的船免费,晚上10点后出岛也是免费的。厦门人普通话带点和台湾人一样的口音,不过每个人在公共场合都会自觉的使用普通话。另外,厦门人在公车上给需要的人让座是一种很自觉的习惯,会让人感到温馨。

先说到这吧,如果需要更多可以发邮件给我:[email protected]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前 言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于1970年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迄今,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迈进二十一世纪之际,有必要对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原则、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和国际合作等作简要的介绍 。

一、宗旨原则

中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使外层空间造福于全人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航天活动在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和原则。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

--坚持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方针,使航天事业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将航天事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鼓励和支持。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航天技术攻关,实现技术突破;同时,重视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把航天技术自主创新与必要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国情国力,选择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以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为目的,选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提高航天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视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中国谋求更加经济、更加高效的航天发展道路,力求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统一。

--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天地结合、协调发展。中国政府统筹规划并合理安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促进航天事业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1.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引导中国航天活动的发展方向,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推动航天领域中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促进航天科技在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深化航天科技工业的改革,实现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国家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管理,建立航天法规体系,制定航天产业技术政策,保证航天活动有序、规范发展。国家鼓励科研机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在国家航天政策引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国家支持航天科技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产业化。国家支持公益性航天活动以及具有商业前景的航天研究开发工作,并不断强化对航天行业的监督。中国国家航天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民用卫星管理及相关的政府间国际空间合作的政府机构。

三、未来发展

二十一世纪将是世界航天活动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中国根据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正在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航天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快发展航天事业。

发展目标

近期(今后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

--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积极支持商用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展,开发长寿命、高可靠的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初步建成中国卫星通信产业。

--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分步建立导航定位卫星系列,开发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

--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运载火箭,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化系列,增强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

--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

--建立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统一规划和建设各种卫星遥感地面应用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地面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和分发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在对地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形成较完整的业务化应用体系。

--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建立新型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加强空间微重力、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文研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远期(今后二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

--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广泛需求,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

--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建成多种功能和多种轨道的、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建成天地协调配套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完整、连续、长期稳定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

--建立中国的载人航天体系,开展一定规模的载人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空间科学取得众多成果,在世界空间科学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开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测和研究。

发展思路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思路是:

--促进空间技术及应用实现产业化。引导和鼓励航天科技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

新,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运行机制,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运载火箭为重点,分步实施,推进空间技术及应用产业化进程。

--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采用"优先安排"、"积极支持"、"适度发展"和"跟踪研究"四种不同方式部署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各项工作,以实现中国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加强预先研究和技术基础建设。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强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技术基础建设,扩大国际空间合作,继续保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势头。

--加速航天科技队伍建设,构筑航天人才优势。发展航天教育,培养航天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加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年轻的航天科技队伍。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事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针对航天活动投资大、风险大、技术密集、系统复杂等特点,运用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四、国际合作

中国一贯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主张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增进和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合作。

指导原则

中国政府认为,国际空间合作应遵循1996年第五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的宣言》("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在开展国际空间合作中,一贯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国际空间合作应以和平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为全人类谋取福利为宗旨。

--国际空间合作应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国际空间合作的优先目标是共同提高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能力,享受航天技术的惠益。

--国际空间合作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空间环境和空间资源。

--支持加强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作用,支持联合国的外空应用方案。

基本政策

中国政府在开展国际空间合作中采取以下基本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国内外航天科技的市场需求,开展积极、务实的国际空间合作。

--支持联合国系统内开展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多边国际合作。

--重视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空间合作,支持世界其他区域性空间合作。

--重视与发达的空间国家的空间合作,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合作。

--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工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

主要活动

中国在空间领域的国际合作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二十多年来,中国开展了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多边合作以及商业发射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国际空间合作,取得了广泛的成果。

1.双边合作。1985年以来,中国先后与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阿根廷、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十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政府部门间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合作协定、议定书或备忘录,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边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制定互利的空间计划、互派专家学者、组织研讨会,到共同研制卫星或卫星部件、进行卫星搭载服务、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等等。

1993年,中国与德国合资成立了华德宇航技术公司。1995年中国与德国、法国的宇航公司签订了"鑫诺一号"卫星的研制生产合同,并于1998年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与欧洲宇航界的首次卫星合作。

中国与巴西开展的地球资源卫星合作进展顺利。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双方除了整星合作外,在卫星技术、卫星应用以及卫星零部件等方面也开展了多项合作。中巴在空间领域的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在高科技领域进行"南南合作"的典范。

2. 区域合作。中国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空间合作。1992年,中国与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联合倡导并发起了"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多边合作研讨会"。在此区域合作的推动下,中国、伊朗、韩国、蒙古、巴基斯坦和泰国等六国政府于1998年4月在曼谷签署了《关于多任务小卫星项目及有关活动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除签字国外,其他亚太国家也可以加入。该合作项目的确定,促进了亚太区域空间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3. 多边合作。1980年6月,中国首次派出观察员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第二十三届会议,同年11月3日,联合国正式接纳中国为该委员会成员国。此后,中国参加了历届联合国外空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科技和法律小组委员会届会。中国于1983年和1988年先后加入了联合国制定的《外空条约》、《营救协定》、《责任公约》和《登记公约》,并严格履行有关责任和义务。

中国支持和参与了联合国空间应用方案的实施。1988年以来,中国每年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数额、为期一年的长期培训奖学金。1994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合作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亚太区域"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并发表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北京宣言》。1999年9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和欧空局合作,在北京举办了"空间应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00年7月至8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与联合国外空司和亚太经社会合作,在北京举办了"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卫星技术短期培训班",来自亚太地区十个发展中国家的学员参加了培训。

空间碎片问题是人类进一步开展航天活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国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与有关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95年6月,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中国将继续与各国共同探讨缓减空间碎片的途径和办法,积极推进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还参加了诸如"国际对地观测委员会"、"世界天气监测"、"联合国减灾十年"、"国际日地能量计划"等多边合作项目。

4. 商业发射服务。自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际卫星发射服务业务以来,至2000年10月,先后为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瑞典、美国、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及中国用户成功地发射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是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有益补充,也为国外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

优先领域

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优先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国际合作:

--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多边合作,利用空间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和灾害监测。

--支持中国航天企业在平等、公平、互利的原则下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商业发射服

务。

--支持利用中国成熟的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技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为合作国家提供服务。

--支持开展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微重力科学、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等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空间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描写天气的成语

云淡风轻 万里无云 风轻云净

碧空万里 碧空如洗

冰雪严寒

知地知天

云迷雾锁

雨僝云僽

铄石流金

折胶堕指

日丽风清

日丽风和

飘风苦雨

焦沙烂石

焦金烁石

和风丽日

寒风侵肌

风轻云淡

惨雨酸风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五黄六月

天寒地冻

十冬腊月

秋高气爽

凄风苦雨

虹销雨霁

皓月千里

风和日丽

春暖花开

流金铄石

苦雨凄风

焦金流石

风雨交加

滴水成冰 薄暮冥冥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春暖花开、三九严寒、烟雨蒙蒙、寒东腊月、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阴雨连绵、风和日丽、 云淡风轻 万里无云 风轻云净

云淡风轻 万里无云 风轻云净

碧空万里 碧空如洗

雪虐风饕

五黄六月

天寒地冻

十冬腊月

秋高气爽

凄风苦雨

虹销雨霁

皓月千里

风和日丽

春暖花开

流金铄石

苦雨凄风

焦金流石

风雨交加

滴水成冰 薄暮冥冥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春暖花开、三九严寒、寒东腊月、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阴雨连绵、风和日丽、 云淡风轻 万里无云 风轻云净

云淡风轻 万里无云

碧空万里 碧空如洗

云迷雾锁

日丽风和

晴天霹雳

阳光明媚

南京气象学院的历史沿革

创立前身 1921年,竺可桢在国立东南大学创建地学系,设立气象组(专业)。

1930年,国立中央大学设立地理学系气象专业。(备注:1927年,国立东南大学与其他8所公学合并,并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此后于1928年2月改名为“国立江苏大学”;5月16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作出决议,“国立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

1944年,设立气象学系。

1949年,国立南京大学设立气象学系。(备注: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肩负使命 1953年9月3日,涂长望局长在病中召开局长办公会,专题讨论、研究依托南京大学气象系筹办水文气象学院问题,并作出建院决定。1954年8月25日,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的竺可桢先生在“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总结”发言中,最先向教育部门呼吁建立水文气象学院。

1956年7月,涂长望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高级技术干部极端缺乏,全国气象业务系统中只有104个大学毕业生,…希望高教部门扩大气象系的招生名额或成立气象学院”。

1959年7月31日,下发的《关于加强气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气象系统急需大量既有较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只有创办一所培养高级气象专业人才的高校,才能满足这种迫切的社会需求。

1959年12月8日,中央气象局向提交建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的报告。报告陈述了全国气象系统在职技术干部中大专毕业生数量、目前和未来气象事业发展对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现有高校气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以及为筹建气象高等学校与教育部、江苏省委、南京大学等单位的商讨、沟通过程。

1960年1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复中央气象局“同意义南京大学气象系为基础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0年1月14日,中央气象局转发教育部同意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的文件,同时江苏省人民委员会也下发了关于成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筹建委员会的通知。至此,中央气象局直属、江苏省代管的南京大学气象学院正式进入筹建阶段。

1960年1月18日,中央气象局给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筹建机构的指示。

1960年1月31日,正式启用由江苏省高教厅颁发的“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筹建委员会”印信,学院筹建委员会正式对外办公。为便于开展工作,筹委会下设三个组:行政组、基建组、教育组。

在南京大学的直接帮助下,1960年7月,天气与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和气候学三个专业招收首届新生169人,生源主要来自江苏、浙江、四川和上海,少数来自气象部门的调干学生。1960级学生由南京大学负责前三年的培养,完成公共课、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教学与南京大学气象系学生合班上课,由学院负责教学辅导和学生管理工作。

1963年5月14日,教育部和中央气象局联合发文,同意南京大学气象学院改名为南京气象学院。

1963年11月25-27日,南京气象学院首届党员大会召开。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学校各项工作都受到干扰和破坏,正常教学秩序被摧毁,停止招生和上课长达六年之久。 1978年2月17日,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南京气象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4月,中央气象局下发了学校《关于一九七八-一九八一年基本建设任务书的批复》,对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后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基建任务做出了新的安排。

1992年10月,气象院校改革研讨会在学校召开。

1992年10月,气象院校改革研讨会在学院召开,学校被中国气象局批准为全国气象部门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制订了《南京气象学院综合改革方案》,方案包括加强课程建设方案、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各类人员定编切块方案、奖酬金发放办法实施方案等9个配套方案及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2000年2月12日,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1号),决定南京气象学院由原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管理划转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模式,学校管理体制发生改变。体制划转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江苏省教育厅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

2002年3月15日,江苏省教育厅批准该校举办共有民办滨江学院。

2004年5月,升格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1月18日,学校举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揭牌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