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春天气多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天气变化?

2.北京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情况

3.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4.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5.气温起起伏伏,江苏人把一个月过成四季,当地的气温变化为何这么多端?

6.春季天气为何这么多变,忽冷忽热的?

7.什么时候天气开始变热和开始变冷的

初春天气多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天气变化?

天气什么时间多变化英语_天气什么时间多变化

春天的天气?爱变脸?,尤其体现在气温的反复无常或如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最近一段时间,多地气温上下乱窜,气温高的时候可以飙到20℃以上,恍惚有种初夏的感觉,气温低的时候可以低到0℃之下,似乎又退回到了冬末。?任性?的天气让人有点无所适从,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乱穿衣?的模式。

一、春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 气温忽高忽低是正常现象?

人们不禁问道,这样的温度是不是反常?今年气温会不会较往年更高?对此,气象专家称,4月份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在我省历史上并不少见。而春天出现气温忽高忽低的情况更是十分正常。人们一般把春季作为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生机勃勃。春天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最大的季节,也是气温乍暖还寒和冷暖骤变的季节。这是因为春季正处于大气环流调整期,冷暖空气活动频繁。除了气温变化幅度大之外,空气干燥并多大风天气也是另一特点。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说,北方的春天是冬半年大气环流系统向夏半年大气环流系统转换的时期,常说乍暖还寒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来自高纬度地区冷空气还很活跃,同时伴随冷空气而来的还有大风天气。

二、什么是春脖?

春脖说得就是春脖子,作为北方流行的气象谚语,春脖或者说春脖子与播种有关。从节气上讲,春脖指的是从立春后河流解冻,一直到春耕播种之前的备耕生产阶段。春脖的长短要看当年的立春是赶在春节之前还是赶在春节之后,一般春节前立春的年份叫春脖短,在春节后立春的年份则叫春脖长。

三、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倒春寒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易发的一种反常天气。倒春寒的概念最早源于农业生产,主要是指入春后,某些地区当气候学上所说的侯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再受到较强冷空气的频繁袭击,致使当地气温出现较快下降,前暖后冷,且后冷的持续时间长达715天以上,造成农作物大范围遭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在气象学中,春季是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冷空气活动频繁,也是我国春季气候的突出特点。通常,人们习惯将进入2月末3月初作为春天的开始。当进入春天的35月间,受冷空气影响,突然出现不利于秧苗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低于等于12℃,持续时间多于或等于3天及以上时间的天气过程,便是农业气象上认定的倒春寒标准。

北京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情况

北京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但境内地貌复杂,山地高峰与平原之间相对高差悬殊,从而引起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带性。大体以海拔700—800米为界,此界以下到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此界以上中山区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约在海拔1600米以上为寒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

一、气候特征

北京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四季气候特征如下:

春季: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干旱多风沙。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白昼时间加长,地面所得热量超过支出,因而气温回升迅速,月平均温可升高9—6℃,3月平均温4.5℃,4月为13.1℃。白天气温高,而夜间辐射冷却较强,气温低,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一般气温日较差12—14℃,最大日较差达16.8℃。此外,春季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由于急剧降温,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形成晚霜冻。并多大风,8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总日数的40%。当大风出现时常伴随浮尘、扬沙、沙暴天气。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夏季:酷暑炎热,降水集中,形成雨热同季。夏季除山区外,平原地区各月平均温都在24℃以上。最热月虽不是 6月份,但极端最高温多出现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极端最高温为43.5℃。进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热月份,平均温接近26℃,高温持久稳定,昼夜温差小。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达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因此,山区易出现山洪,平原造成洪涝,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此外,山区热对流作用较强,形成局部地区雷阵雨,并伴有冰雹,给农业造成一定损失。

秋季:天高气爽,冷暖适宜,光照充足。入秋后,北方冷空气开始入侵,降温迅速。因此,初霜冻的过早来临时有发生。

冬季:寒冷漫长。冬季长达5个月,若以平均温0℃以下为严冬,则有3个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区平均温为-4℃以下,山区低于-8℃,极端最低气温平原为-27.4℃。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现连续一个月以上无降水(雪)记录。冬季虽寒冷干燥,但阳光却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时以上,为开发利用太阳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主要由大气得到热量(地面辐射)和失去热量(大气辐射)的差值决定。

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

(1) 太阳辐射

最强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

(2) 地面辐射

当地时间12时时,地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大于地面损失的辐射热量,地面热量盈余,地面温度仍在升高。

当地大约午后1时左右,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地面温度为一天中最高值。

(3) 大气温度

当地大约午后2时左右,地面已经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把热量传给大气,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

随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热量持续亏损,地面温度不断降低,气温随之也不断下降。至日出前后,地面热量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地面温度达到最低值,气温也随后达到最低值。因此,气温最低值总是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的这种周期性的日变化,有时会因天气影响而遭到破坏,如雷雨天气或强冷空气活动,可使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午后;上午是阴天,正午晴天,最高气温就有可能出现在下午,反之则有可能出现在上午。

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比较少,年温差变化一般比较大。因为一般是冬夏两季的温差很大,而日温差一般是中午和夜晚的温差比较,(当然部分地区例外,如戈壁地区,日温差很大的)。年温差大小取决于地区所在的纬度,一般中纬度地区年温差比较大。

日变化,最高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7月份最热1月最冷,海洋上8月份最热2月份最冷;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等温线与纬线大体上平行。同纬度海洋陆地的气温是不同的。夏季等温线陆地上向高纬方向凸出,海洋向低纬方向凸出。

扩展资料

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和某年平均气温等。通常通过气温的平均情况来表达气温一天的状况。

由于不同气象站,每天观测次数不等,中国气象部门统一规定,日平均气温是把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四次测量的气温求平均,还要精确到1/10度。

除了日平均气温,还有候(5天)、旬(10天)、月、年平均气温。以表达不同时段气温的变化特点。气象部门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北京时)。

每隔6小时进行一次观测或者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每隔3小时进行气温观测。为了特殊需要(如航空),甚至进行间隔1小时、半小时的气象观测。

①某日平均气温: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②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③某年平均气温:将某年的多日平均气温(或多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百度百科-气温

气温起起伏伏,江苏人把一个月过成四季,当地的气温变化为何这么多端?

气温起起伏伏,江苏人把一个月过成四季,当地的气温变化多端。刚到了3月份,全国各地的气温都已经开始回升了。现在天气已经不再像冬天那么寒冷了,人们也纷纷的脱下了羽绒服,棉服,换上了单薄的衣服。

但是在中国自古就有一句古话叫做?二八月乱穿衣?。这就证明2月份和8月份的气温都是十分不稳定的,我们还是要根据天气,气温的变化来选择自己的穿着服饰。

在这一段时间,江苏的气温变化就非常明显,整体呈现起起伏伏的趋势,让江苏人把一个月过成了一年四季。这就意味着江苏人在这一个月经历过多种多样的气温变化可能冷的像冬天,也可能热的像夏天。

江苏当地的气温变化多端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我们通过所学的知识会知道气温的变化是受气候影响的,那么江苏的天气变化多端,一定是受到当地所属气候的影响。

江苏是一个沿海城市,所以当地的天气会受到海上气候和北上气候的影响,就会导致江苏当地的气温起伏会非常的大,而且这种气温的变化是没有任何规律的。而且江苏是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我也会导致江苏当地一年四季气候十分分明,特别是在二三月份这个全国都气温变化比较大的时候,江苏的天气起伏变化就会显得更加明显。

所以当我们生活在江苏这个城市的时候,一定要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根据不同的天气选择自己的穿着否则会非常容易感冒。

气温的变化多端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是收气候的影响的,当地的居民只能去适应当地的天气变化。把一个月过成四季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增添很多乐趣。

春季天气为何这么多变,忽冷忽热的?

春季是一年中气温变化最为明显的季节之一,其天气多变、忽冷忽热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温带地区的大气环流

春季,在北半球中纬度的温带地区,大气环流开始从南部向北部转移。这种转移会导致低压和高压持续交替出现,并引起各种天气变化。例如,当冷空气和暖湿空气交汇时,就会形成强风、降雨或下雪等不同气候现象,这些天气现象不仅容易造成气温波动,也可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春季,由于大陆内部的热量累积较少,地表温度相对较低,同时在经过长时间的冬季侵袭后,土壤也变得十分干燥。当暖湿空气从海洋上空流入内陆地区时,往往会受到土壤的水分吸收和地表的散热影响,使得空气温度迅速降低。这种情况会导致大陆内部的气温变化比较剧烈,且容易出现忽冷忽热的情况。

气候变化与全球增暖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春季天气的变化也越发复杂和多变。据气象专家指出,全球暖化可能会导致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如强风、雷暴、干旱等。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不仅使得春季天气更加难以预测,而且还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他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春季天气多变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火灾、沙尘暴和地震等灾害都可能对气候和天气造成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此外,人类活动也会对天气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城市

建设和交通运输等活动可能导致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总之,春季天气多变、忽冷忽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大气环流、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气候变化与全球增暖以及其他因素等。为了更好地应对春季天气的变化,人们需要加强天气预报和监测工作,同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适应措施,以减轻不利影响。

什么时候天气开始变热和开始变冷的

立春开始变暖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秋开始变冷。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7年5月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