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素台河畔溢芬芳 ——宁城县小城子镇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侧记

2.赤峰有值得去的古城或者古迹吗?

八素台河畔溢芬芳 ——宁城县小城子镇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侧记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气_赤峰市宁城县天气

 7月28日上午,宁城县小城子镇政府礼堂欢声笑语,座无虚席,来自宁城县内外的五十多位文化名人欢聚一堂,见证并欢庆小城子镇这簇“文化牡丹”再添新秀。坐在主席台正中的小城子镇副镇长王咏梅起身宣布:小城子镇文化交流协会现在成立!话音刚落,全场掌声一片,气氛热烈……

 位于八素台河畔的小城子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3年宁城建县之初,这里是县政府所在地。至今,葫芦峪红色旅游景区、361年皇家陪嫁牡丹、清格尔泰纪念馆、普祥寺、文冠果古树群等名胜古迹,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光芒耀眼。

 诚然,贯穿这些明珠的是小城子镇日新月异的文化建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依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兴镇战略,通过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化,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加快富民强镇步伐。依托小城子镇独特的人文风光和自然风光,开辟了精品旅游风景线。此外,小城子传统的民间音乐“十番古乐”、小城子梆子戏以及舞龙舞狮等表演艺术,均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秀美的旅游风光、沸腾的文化建设,吸引本地和外埠游客纷至沓来,一睹小城子镇迷人风采,掀开小城子神秘面纱。由于文化产业强力带动,果树经济林、设施农业等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群众大得实惠,实现了山变绿、人变富、村变美。

 为进一步实施文化兴镇战略,小城子镇在开展旨在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的乡村文化讲堂、《群书治要》学习群、健身广场电子显示屏、悬挂一幅家训即“四个一”活动基础上,打破文化人才的区域界限,实施文化兴镇战略融合发展,成立了小城子镇文化交流协会,意在联系镇内外、县内外的文化名人,以媒体融合为先导、以文旅融合为目标、用最便捷的传播手段即微信公众号来承载,采取多种文学形式和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文体化关注与展现小城子地区的历史文化、花文化、果文化、山水文化、地名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文化、民俗文化等文旅资源,通过文艺作品的大创作助推乡村振兴大发展,为文化兴镇战略献计献策、添砖加瓦。

 小城子镇文化交流协会立足作品创作与刊播高标准、高定位、高质量,打造宁城地区高水平文化交流协会,让协会绽放出小城子镇沁人心脾的文化芳香。小城子镇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仪式上,来自翁旗的作家代表张仲仁即兴赋诗,把小城子镇成立文化交流协会的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肩负使命记心初,愿为黎民鼓与呼。广结文缘创名品,中京大地起宏图。

 小城子镇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仪式结束后,集体采风活动开始了。参加会议的人员有秩序地依次参观游览了自治区第一家苹物馆即宁城苹物馆、柳树营子村苹果产业园、万亩果树经济林基地以及风景名胜。采风活动使文化名人心血来潮、文思泉涌,纷纷作词赋诗,赞美小城子镇用文化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内蒙古诗词学会顾问、红山区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贾云程,在拜谒了七烈士陵园后,当场赋诗曰:塞上天高云渡鸿,林涛滚滚接长空。当年激战葫芦峪,霜染秋山血染枫。张仲仁入户参观了镇政府赠送给各户装裱精致的家训后感慨万千,当即作《阮郎归·读好家训作品有感》:中华经典进家园,名人绘力篇。修身励志险峰攀,党员走在前。肩使命,重如山,干群结善缘。敬贤爱老保清廉,涛头畅扬帆。宁城县文化名人隋日东参观万亩苹果产业园有感而发:漫山青翠遍野诗,千树万树挂满枝。一派荒凉皆不见,小城大爱我自知。张秀丽赋诗曰:一路风光一路诗,青青苹果缀满枝。葫芦峪里叮咚响,流水潺潺沃土滋……

 采风活动即将结束,张仲仁意犹未尽,随口朗诵的《巫山一段云·游葫芦峪红色景区》,表达了大家的共同感受:峻岭呈苍色,山泉石上流。松林滴翠助人游,斯峪景堪幽。烈士泼鲜血,人民获自由。高桥魂魄照千秋,业绩永歌讴。

 时逢酷暑,天气炎热。采风团来到宁北村文化广场,但见村民们聚集在广场电子显示屏下,认真观看**《白毛女》。一位老大娘的肺腑之言感动了大家:“早年的白毛女多苦啊,咱们今天过上好日子,感谢***,不忘过去苦!”

 采风活动结束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徐徐展开一幅文化兴镇、产业富民的美好画卷……

赤峰有值得去的古城或者古迹吗?

内蒙古赤峰市曾经是契丹祖地和蒙古游牧民族的重要活动中心,千百年来,游牧民族在这里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悠久文明,但是,由于游牧民族“逐水而居”,不善农耕的特点,城池的营造并没有像中原王朝那么宏伟和庞大。所以,赤峰市境内并没有保存相对比较完美的古城,只有几处早已荒废的古城遗址,也几乎没有人前来游览。

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东南郊,林东镇东南,是中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王朝开国皇都上京的遗址。它是辽代建立时间最早,坐落时间最长的古城,同时,也是我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因此,被誉为“草原第一座都城”。辽上京古城以契丹族和汉族为主多民族长期杂聚居在一起,创造了无比灿烂的契丹文化,是辽五京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城。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建有五京:“太宗以皇都为上京,升幽州为南京,改南京为东京,圣宗城中京,兴宗升云州为西京,于是五京备焉。”这里的皇都即是上京临潢府。

上京古城气势雄伟,周长13.5公里,分南北两城,北为皇城,为契丹皇族及契丹人居住;南为汉族,为契丹国内的汉人居住。契丹王朝并根据契丹人和汉人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法规来约束城内百姓,堪称中国最早的“一国两制”。

辽上京遗址现存3座城门,城墙上筑马面,城门外有瓮城。皇帝的宫殿位于皇城中部。

延伸看点:辽上京博物馆、南北辽塔、召庙、祖陵石房子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西15公里,铁匠营子乡和大明镇之间的老哈河北岸。辽中京的营建时间较晚,一般认为是在辽统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澶渊之盟”签订后,辽朝每年都能从宋朝获得大量的岁币,为中京的营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辽与宋之间保持了相对长期的和平,这样的政治环境也为中京城的营建提供了社会环境的保障,中京虽然营造较晚,但是其规模还是按照京都的规模来制定的。所以,在很多文献中,甚至把中京当成辽后期的首都。

辽中京遗址呈长方形,东西宽4200米,南北长3500米,南城正中有门,并有瓮城,四角为角楼,但未发现马面。自南门朱夏门到内城南门阳德门,全长1400米。靠近内城南墙,有一座残塔,称“大明塔”,其兴建的具体年代,至今尚无资料,但是一般认为是辽代。另一较矮的与大明塔形状相同的塔,现称“小塔”,与“大明塔”并称辽中京南北二塔。

延伸看点:清代寺、福峰山辽代石窟、黑城城址、平冈古城遗址

辽饶州古城遗址

辽饶州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樱桃沟村南,遗址分东、西两座城池,东城大而西城小。全长 1400 米,东城东门附近有1建筑遗址,城址西南方100 米处,有石庙1座,当地人称“白庙子”。

延伸看点:大营子天主教堂、白音长汗遗址 、大井古铜矿遗址

辽松山州古城遗址

辽松山州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城子乡城子村,筑于半支箭河上游北岸。城址建筑分东、西两部分。两城大小相同,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在古城西南角、西北角、东南角分别保存有直径约15米的角楼遗存,城内布局遗迹比较明显。西城宫殿立体建筑位于城正中,方形台基残高1米左右,边宽150米。

松山州为辽代中京地区重要州城之一,为商贾汇聚之地,其名源于唐代平地松林。这里交通便利,是中原通往漠北的交通要冲,在古代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延伸看点:?赤峰市博物馆、红山遗址群、夏家店遗址、北大寺、荣宪公主墓

辽永州古城遗址

辽永州古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他拉苏木。据史料记载,永州古城是承天太后萧绰时所建,为辽代皇家猎场和官牧地,皇帝过冬之所古称“冬捺钵”,建于公元981年。

古城址为土筑方形,南北方向,城墙保存基本完整, 南北长 520 米, 东西宽 545 米,墙基宽约10米,残部高约1-2米,南北两墙正中各设有城门,宽约10米,城西南有护城河一条。

延伸看点:梵宗寺、张应瑞家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