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60座煤矿因洪涝灾害停产

2.六盘水滑坡最新情况及未来天气预报

3.2019年六盘水山体滑坡最新情况+未来天气预报

4.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现状

山西60座煤矿因洪涝灾害停产

安徽矿山天气预报最新_安徽矿山天气预报

山西60座煤矿因洪涝灾害停产

 山西60座煤矿因洪涝灾害停产,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全省175.71万人受灾,停产煤矿60座、非煤矿山372座,山西60座煤矿因洪涝灾害停产。

山西60座煤矿因洪涝灾害停产1

 山西近期的强降雨洪涝灾害牵动人心,已致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12.0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84.96万亩农作物受灾,1.7万余间房屋倒塌。

 山西是煤炭大省,连续降水和地质灾害也对山西当地的煤炭产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据山西省应急管理厅, 截至10月8日,山西已停产煤矿60座、非煤矿山372座、危化企业14家,停工在建工程1035个,关闭景区166个。

 10月10日的最新消息称,受强降雨影响, 山西仍有6座煤矿因井下涌水异常自行停产 ,需等待煤矿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不影响安全生产,之后才能复产。

 本次洪涝受灾较重的晋中、临汾、吕梁等市是炼焦煤的主要产区,而大同、朔州等地的动力煤生产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山西煤炭外运受到的影响也较小。数据显示, 10月1日至8日,山西铁路日均煤炭发运量较去年同期小幅减少,但并非因为洪涝灾害,而是今年大秦铁路秋季集中检修较去年提早了3天。

 另外,美锦能源、山煤国际在内的上市煤企表示,已提前启动排险和应急安全生产工作,生产经营暂未受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1月底,山西省共有煤矿 670座。

 2020年,山西原煤产量达到 10.63亿吨 ,同比增加8.2%,超过内蒙古,再次成为全国产煤第一大省份。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内煤炭市场供应偏紧、煤价高企,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上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9月29日,山西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14个省(区、市)签订四季度煤炭中长期保供合同。按照相关要求,当地的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潞安化工集团以及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将承担起江苏、吉林、安徽、浙江、上海、河南、海南、山东等9省份保供任务。

 面对汛情和保供的双重压力,山西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在抗灾救援的同时,也扛起了煤炭增产保供重任。

 据悉,在此次煤炭保供任务中,晋能控股集团对接了广西、江苏等6个省(区、市)的煤炭供应。为全力完成保供任务,该集团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全力以赴做好煤炭的外运装车、港口装船接卸和用户应急处理等工作,确保生产、外运、销售各环节顺利运转。潞安化工集团通过科学优化生产布局、合理组织煤炭生产、积极推进科学高效组织煤炭外运等措施,全力完成保供任务。

 此外,永泰能源10日晚披露,公司旗下金泰源煤矿和森达源煤矿已被列入山西省保供煤矿,预计今年四季度将增加产量22.5万吨。后续完成煤矿核增手续后,公司拥有的在产主焦煤及配焦煤煤矿总产能规模将由目前的930万吨/年提升至1020万吨/年。永泰能源表示,公司将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挖掘增产潜力、全力增产增供。

山西60座煤矿因洪涝灾害停产2

  山西洪灾致60座煤矿停产,汛期外极端暴雨影响有多大?

 近期山西省洪涝灾害已致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4.96万亩,倒塌房屋1.7万余间。

 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全省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导致多地受灾。根据新华社10月10日下午消息,山西全省175.71万人受灾,12.0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84.96万亩农作物受灾,1.7万余间房屋倒塌,停产煤矿60座、非煤矿山372座,停工在建工程1035个,关闭景区166个。

 据山西日报10月10日晚间消息,山西省交通系统累计投入抢险人员68917人、各类机械13453台。高速公路累计中断32处,已抢通29处。普通国省公路累计中断74处,已抢通42处。农村公路累计中断2920处,已抢通2603处。在建公路工程,隰吉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水毁严重,部分项目标段暂时无法恢复施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已全力开展公路抢险保通,并启动灾后恢复重建。

  山西洪涝灾情几何

 地处黄土高原东端的山西省,常规降水季节是每年的6月至9月。数据显示,山西省10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仅为31.1毫米。但是,在本次强降水过程中,山西全省共5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同期历史极值,6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同期历史极值。从10月2日20时至7日8时,山西省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是10月份常年月平均降水量的3倍。中国气象局表示,山西此次天气过程全省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有51个县(市、区)降水在100至200毫米之间,累计降水量最大为285.2毫米,具有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突出等特点。

 10月10日上午,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发布华北雷达拼图并配文称,“目前山西降雨进入尾声阶段,今年剩下的日子,山西不会再有暴雨了。”但是,在天气预报显示山西全省已结束降水的同时,山西全省仍有26个预警信号,包括大风、霜冻、寒潮预警,暴雨引发的其他次生灾害依然严峻。受持续强降水影响,河流方面出现局部险情,防汛压力较大。根据“运城发布”消息,7日当天,山西省内第一大河汾河峰值流量为1125立方米/秒,为近四十年最大洪峰过境;据央视报道,山西晋中多条河流流量达到近几十年来最高值。此外,山西晋中、吕梁、临汾等地局部地区出现山体滑坡、地表沉陷等险情。目前,山西启动了省级地质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和省级自然灾害救助Ⅲ级应急响应,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复盘洪灾爆发原因

 据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和单位对前三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的会商分析,今年我国北方雨季开始偏早、强度偏强,三季度秋汛形势严峻,山西等地受灾区域与前期重合叠加,加重了灾害损失。

 而进入10月后,山西省再次出现极端异常的大范围持续降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据央视报道,山西此次强降雨天气过程具有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突出等特点,过程前期降水伴有雷电和强对流天气、后期气温剧烈下降并持续走低,导致影响大、范围广。

 此次异于往常的`暴雨从何而来?据“山西发布”消息,专家分析有三大原因:一是大气环流形势稳定。异常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先西伸北抬后稳定维持在黄淮地区,与西风带低值系统在山西形成稳定的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山西出现长时间降水天气。二是水汽条件充沛。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和低层西南急流将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经过西南地区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山西中南部地区,为山西持续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三是低层抬升条件长时间维持。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低层切变线辐合系统长时间维持和降水回波反复经过山西中部,叠加山西吕梁山、太行山复杂地形对偏东气流降水增幅作用,导致山西省中部及临汾北部地区极端强降水的出现。

  暴雨下煤矿停产 对动力煤供应有何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共完成38.4亿吨,其中山西原煤产量为10.63亿,同比增加8.2%,超过全国原煤产量的四分之一,是全国产煤第一大省。截至2021年1月底,山西共有煤矿670座。此次强降雨发生前,山西省刚刚于9月29日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14个省(区、市)签订四季度煤炭中长期保供合同,保障能源供应。中央驻晋企业将保供天津、福建、河北、广东、辽宁等5个省(市);晋能控股集团对接广西、江苏、吉林、安徽、上海、浙江等6个省(区、市);山西焦煤集团承担河南省保供任务;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承担海南省保供任务;潞安化工集团承担山东省保供任务,其余保供任务由山西省各市煤炭企业承担,预计今年12月底,山西与14个省(区、市)签订的煤炭中长期合同将全部兑现。山西省应急管理厅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受强降雨影响,全省共有60座矿井停产,引来市场声音担忧汛情影响煤炭供应。据新华社报道,此次降雨对山西煤矿生产和运输造成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因受灾较重的晋中、临汾、吕梁等市,是炼焦煤的主要产区,大同、朔州等地的动力煤生产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目前山西仍有6座煤矿因井下涌水异常自行停产,待煤矿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不影响安全生产后即可复产。10月6日,山西省煤电油气运协调保障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下发《关于将部分煤矿列入保供煤矿并按要求组织生产的通知》,将2021年1月至8月已完成全年产量的51座煤矿及2021年省内拟核增产能的98座煤矿列入保供煤矿,四季度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生产,同时启动核增手续办理工作。

 10月8日,山西省应急管理厅下发通知称,各级应急部门和煤矿企业应清醒认识当前少见的严峻的秋雨秋汛形势,强化重大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煤矿应急各项措施,进一步做好煤矿安全防范工作。

六盘水滑坡最新情况及未来天气预报

你应该看过六盘水滑坡的新闻。最近打算去旅游的朋友,这两天就不要去了。目前这里的天气不适合游览景点。这次滑坡的最新消息如下。

2010年7月23日21时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发生山体滑坡,21间房屋被埋。当地有关部门立即组织紧急救援。截至24日6时,已救出17人,其中11人生还,6人遇难。目前,抢险救援正在紧张进行,灾情还在进一步核实中。

截至24日6时,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247名官兵、9个矿山救援队257名、贵阳隧道救援队56名,携带搜救犬和生命探测仪已到达现场处置。救援队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地毯式搜索定位,设置警戒区和警戒岗,将现场划分为5个救援点,取挖、破、顶支等方式实施紧急救援。

010~10时,云南、贵州、东北等地有分散性强降雨。

未来三天,东北、华北、黄淮、江汉、江淮、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有分散性雷阵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预计,7月24日08时至7月25日08时,黑龙江中北部、吉林中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四川盆地南部和东部、贵州西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20~50毫米,局地可达60毫米以上)、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此,中央气象台7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预报。

华北及其以南地区有高温天气。

未来三天,辽宁西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预计,7月24日白天,华北东部和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西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安徽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37~39,局地可达40。中央气象台7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预警。

未来三天的具体天气预报

7月24日08时至7月25日08时,黑龙江中北部、吉林中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四川盆地南部和东部、贵州西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新疆北部、新疆伊犁河谷、内蒙古中东部等地有4~6级及以上风。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24日08时-7月25日08时)

7月25日08时至7月26日08时,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中东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湖北西南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东北部、江苏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25日08时-7月26日08时)

7月26日08时至7月27日08时,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台湾地区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吉林中部、江苏中部、台湾地区岛南部局地有暴雨(50~70毫米)。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26日08时-7月27日08时)

影响和关注

1.暴雨和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2019年六盘水山体滑坡最新情况+未来天气预报

大家应该看见了关于六盘水山体滑坡的消息,最近去旅行的小伙伴们,这两天就不要前往了,目前这里的天气也不适合前去观赏景点。这次山体滑坡的最新消息如下。

最新情况

7月23日21时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发生一起山体滑坡,21幢房屋被埋。当地立即组织抢险救援,截至24日6时,已救出17人,其中11人生还,6人遇难。目前,抢险救援正在紧张进行,灾情仍在进一步核查中。

截至24日6时,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247名指战员、9支矿山救护队257人、贵阳隧道救援队56人,携带搜救犬、生命探测仪已到达现场开展处置。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地毯式搜索定位,设立警戒区和安全哨,并将现场划分为5个救援点,取挖掘、破拆、撑顶等方式开展抢险救援。

未来天气

云南贵州及东北地区等地有分散性强降雨

未来三天,东北地区、华北、黄淮、江汉、江淮、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等地多分散性雷阵雨,局地伴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预计,7月24日08时至25日08时,黑龙江中北部、吉林中部、山东南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南部和东部、贵州西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并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达60毫米以上)、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为此,中央气象台7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预报。

华北及其以南地区有高温天气

未来三天,辽宁西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将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河北南部、黄淮西部、江淮、江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以上。

预计,7月24日白天,华北东部和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西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最高气温达35℃以上,其中,河北中南部、河南中东部、安徽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40℃。中央气象台7月24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预警。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7月24日08时至25日08时,黑龙江中北部、吉林中部、山东南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南部和东部、贵州西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北疆北部和新疆伊犁河谷、内蒙古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及以上风。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24日08时-25日08时)

7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中东部、苏皖北部、湖北西南部、云南大部、西藏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黑龙江东北部、江苏北部、云南西部等地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25日08时-26日08时)

7月26日08时至27日08时,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中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中北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吉林中部、江苏中部、台湾岛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50~70毫米)。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7月26日08时-27日08时)

影响与关注

1、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黄淮、东北地区等地强降雨及局地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

2、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新疆等地高温高湿天气及不利影响。

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现状

7.1.1 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的法规建设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其他多种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为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包括了对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进行管理在内的地方性地质灾害防治法规,自1995年开始出现。至1999年,已有18个省(区、市)颁布了21项法规条例,至2004年即已有29个省(区、市)颁布了40余项法规、条列(附录2)。

在全国各地地方性地质灾害防治法规的基础上,2001年5月国土部发布了《“十五”国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2001年5月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001年10月国土部完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并于2002年1月由院批复,2002年2月下发湖北省和重庆市国土部门落实。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全国性法规,2003年11月院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附录2)。在上述全国性法规、规划的指导下,目前“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程、规范正在编制之中。这些法规、条例的出台,有力地推进了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地质环境管理、保护工作。

7.1.2 监测网络与机构建设

(1)专业监测机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2年9月,全国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及队伍状况如表7.1所示。由该表可知,我国现有: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中心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31个,地(市)级地质环境监测站220个,其中直属分站138个,代管分站131个,县级地质环境监测站49个(重庆40个,四川7个,福建2个)。上述机构中,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职职工126人(包括三峡中心),省地级地质环境监测队伍在职人数3349人。合计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专业队伍在职人数3349人。这样一支队伍初步形成了地质灾害勘查、监测和预报预警的科研体系,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环境的保护和依法行政提供了组织保障。

表7.1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及队伍状况

续表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虽然省(区、市)级和地(市)级两级国土主管部门承担起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职能,但多数地(市)级国土局没有专门的科室,县级以下机构很不健全,体制还没有理顺。与此同时,在水利、铁路、公路和城建等部门也还没有设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指挥系统。国土部门原有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是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历史条件下建立的,部分省(区)的公益性监测工作仍由企业性质的地勘单位承担,与行政管理脱节,难以满足和社会的需要。

(2)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状况参见表7.2。截至2003年,全国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达到545个,面积200万km2,共调查出灾害隐患点7万余处,建立了群测群防点4万多处;湖南、广西、四川、宁夏、青海、新疆开展专业监测与巡测的灾害点120余处。

三峡库区20个市(区、县)已成立17个地质环境监测站,建立了秭归-巴东段(50km)地质灾害GPS监测网并投入监测运行。该网包括国家级控制网(A级)、基准网(B级)、滑坡监测(C级)GPS监测网,对12个单体滑坡进行监测,共建有59个GPS监测点。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地面塌陷监测网控制面积10km2,设地面塌陷监测点58个,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起到了示范作用。

2)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上海市建立了覆盖全市的较为完善的、由基岩标、分层标、GPS观测点、地面水准点和地下水监测孔等构成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外,江苏的苏锡常地区2002年也在个别地区建立了分层标,其他地区尚属空白。环渤海地区只有天津市在城区建立了7组分层标,而且多建于1985年以前。北京市的3组基岩标和分层标正在建设之中。西安设立了部分地裂缝监测点,宁波初步建成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目前开始实施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的主要地区为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和部分大中城市。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现状参见表7.2的有关内容。

3)区域性群测群防体系尚未建成。群众对地质灾害缺乏预防知识,基层主管部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不健全,全国大部分县(市)还没有建立。目前仅是开展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539个县(市)建立了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地质灾害监测尚未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资金保证程度差,缺乏完善的救灾防灾系统。因此,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加强立法工作,强化地质环境管理,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指导各县(市)编制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防灾减灾是非常必要的。

4)监测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地方各级尚未建立地质灾害专项资金渠道,仅靠国家补助的部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开展工作。每年的监测经费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监测工作,监测工作日益萎缩,设备陈旧老化、设施破损严重,影响监测成果质量,难以满足准确快速实时监测的要求。

表7.2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状况

7.1.3 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供的数据库软件,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基本实现了991年以后地下水监测数据和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的入库管理,部分省(区)还建立了图形库、文档库、监测点档案库和信息管理系统等。四川省开展了地质灾害预报信息随同天气预报播出的试点工作。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现状如表7.3所示。

表7.3 全国地质环境信息管理现状

在网络建设方面,只有少数省(区、市)实现了与Internet的专线连接(河北、青海、海南等)和内部局域网建设,多数省区通过拨号上网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传输数据。目前,地质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开发利用还很不够,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基本上没有向社会和公众开放。这些情况表明,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信息传输与处理没有跟上时代步伐。